【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中門失音不語】
失音不語:
《素問》云:太陰所謂入中為喑者,陽盛已衰,故為喑也。
內奪而厥,則為喑痱,此腎虛也。
少陰不至者,厥也。
夫腎者藏精,主下焦地道之生育,故衝任二脈系焉。
二脈與少陰腎之大絡,同出腎下,起於胞中。
其衝脈因稱胞絡為十二經脈之海,遂名海焉。
衝脈之上行者,滲諸陽,灌諸精。
下行者,滲三陰,灌諸絡而溫肌肉,別絡結於跗。
因腎虛而腎絡與胞絡內絕,不通於上則喑,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,則不能言,二絡不通於下則痱厥矣。
如是者,以地黃飲子主之。
竹瀝、荊瀝、大梨汁(各三杯),生葛汁、人乳汁(各二杯),陳醬汁(半杯),和勻,隔湯頓溫服。
有痰者,滌痰湯。
內熱者,涼膈散加石菖蒲、遠志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,朱砂為衣。
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,名轉舌膏。
《寶鑒》訶子湯、正舌散、茯神散。
引用http://jicheng.sabi.tw/jcw/book/%E8%AD%89%E6%B2%BB%E6%BA%96%E7%B9%A9/%E9%9B%9C%E7%97%85/2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